2020年6月2日,在西安市曲江新区金滹沱二路,市民在临时摊区选购食品(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)
此番一些地方为“地摊经济”松绑,不是简单地否定原来的政策、走“回头路”、坐视城市陷于脏乱差等问题中。激活“地摊经济”,规范室外经营,恢复经济活力,是对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智慧的考验。期待各地能够用务实、周详的规划和服务为“地摊经济”保驾护航,释放其无限潜能。
据6月1日《证券日报》报道,日前,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,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、马路市场、流动商贩列为考核内容。继四川成都开放临时占道经营后,近来,一些城市纷纷为“地摊经济”松绑,浙江杭州、河南郑州及许昌、江苏南京、山东青岛等地陆续开放部分街道为摊贩提供经营场地。
小地摊,大民生。成都在疫情期间努力复工复产时,率先放开对地摊的管制,拉动就业等效果明显,赢得各界点赞。数据显示,截至5月22日,成都设置临时占道摊点、摊区2234个,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748个,大型商场占道促销点82个,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891个,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,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%。当前,不少地方按照中央要求,千方百计刺激消费、恢复经济,激活“地摊经济”即是举措之一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,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。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,“六稳”“六保”成为关键词。为保居民就业、保基本民生、保市场主体,各地纷纷为“地摊经济”松绑。在促进城市“夜经济”发展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语境下,作为一条条产业链、服务链终端的小地摊,蕴藏着“激活一池春水”的潜能。而激发每一个小的经济实体的活力,都是为整个经济社会蓄能。2020年6月2日,在西安市曲江新区公田二路,市民在临时摊区购买果蔬(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)从市场监管角度看,这些“卖货郎”多是无证经营,且多是流动售卖,游离于监管之外;从城市治理角度看,垃圾满地、食品安全堪忧、噪声扰民、影响交通秩序等都是公众有目共睹的烦忧,个别地方还存在诸如堵塞消防通道等安全隐患;从公平竞争角度看,无证照的地摊对有证照的商铺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冲击。此番一些地方为“地摊经济”松绑,不是简单地否定原来的政策、走“回头路”、坐视城市陷于脏乱差等问题中。激活“地摊经济”,规范室外经营,恢复经济活力,是对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智慧的考验。一方面,管理者应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,在摊位规划、占道时段、食品安全、环境卫生等环节做好服务。比如,成都为“地摊经济”松绑之前,制定了包括准入及退出、“红黄牌”制度等规则,是放管服改革的一场生动实践。另一方面,从长远看,支持“地摊经济”发展,不应仅是为解决当下一时之需的布局,更应从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和消费潜力的视角,为其健康发展探索路径和模式,促使其“聚沙成塔”,成为我国经济活力的组成部分。而这需要系统性规划,比如认可地摊的市场地位、规范准入许可;规划高效的多用途摊位、实施动态监管;严控食品安全,保障产品质量;实施税费优惠措施、补上偷逃税款方面的短板等。熙熙攘攘、人头攒动,繁华的城市少不了烟火气。稳就业保民生,激活“地摊经济”是一种务实选择。期待各地能够用精准、周详的规划和服务为“地摊经济”保驾护航,释放其无限潜能。
作者:吴迪
文章来源:《工人日报》2020年6月3日05版,原标题“松绑“地摊经济”,并不是“大撒把””
责编:林苗苗
版式:陈莉
图片来源:新华社
监制:李爱玲
投稿邮箱:qianxianwang@126.com